半岛官方网站2025:十大预测这句话寓意颇深,也让我们不由得思考,如果一个时代充满焦虑,让人觉得不舒服,我们的观念和意志又能将它导向何处?明日之世界,会是如何?
本文结合专家观点和个人分析,预测了未来10大趋势,期待这篇文章成为大家了解未来的一扇窗,启发更多关于未来的思考。
世界范围内,舞台上的风云变幻总是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剧,每一个国家的动态都牵动着全局的神经。
比如美国和英国出现了执政党的更替,印度和南非组建联合政府,法国出现了共治,韩国戒严……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仅是各自国家内部的波动,更是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的一个缩影,预示着2025年的世界将步入一个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新时期。
除此之外,特朗普可能会促使乌克兰与俄罗斯达成协议,已经超过1000天的俄乌冲突有望在2025年收尾。
美国政策调整、俄乌冲突走向、韩国动荡、法国格局变化以及叙利亚的政权危机等,都可能引发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军事格局的重大调整和变化,地缘波动注定成为延续至2025年的重大风险。
根据IMF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稍微回升至3.25%,对比2024年的3.23%有所回升,但未来几年整体增速大概率仍将放缓。
而EIU预测,美联储将在2025年进一步降息50个基点,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2025年也可能进一步推动降息,这样一来,虽然银行的利润被侵蚀,但我们大概率能看到债券市场的反弹。
在此之上,地缘冲突频发、逆全球化趋势、供应链产业链碎片化大势这三个影响因素将会继续发挥作用,“特朗普冲击”的到来几乎成为定局。
比如前几天,路透社报道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表明上任后会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导致在其明年1月就职前已出现诸多发酵事件。
其中,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引领全球经济增长,预计2024年其经济增速将超过5.3%,2025年也将保持在5%以上,印度成为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一环。
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相对较为强劲,基本实现软着陆,但日本和欧盟的经济增长势头偏弱。预计未来发达经济体内部的分化将持续存在。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是史无前例的表述,可以预见2025年的宏观政策会是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四万亿刺激以来最宽松的。
对比来看,2024年的前三季度半岛官网,宏观政策发力不够,三季度之后开始轰油门,政策落地需要时间,2025年恰好全年都处于政策发力阶段。
因此多家机构预测,如果中美博弈在正常范围内,2025年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整体发展上也将略好于2024年。
2025年,人工智能毋庸置疑将继续引领科技行业的发展,但科技企业将面临投资回报压力,明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入“现实检验”阶段。
2025年,AI搜索引擎的快速普及可能会让这个一统天下的市场出现分化,每个专业都有自己专门的AI搜索引擎
,Midjourney可以看作是对“像素宇宙”的搜索,Github Copilot是对“代码宇宙”的搜索。
经过2024年的跑马圈地,不难看到科技巨头们已经牢牢掌控了AI,微软/OpenAI、亚马逊/Anthropic、谷歌、Meta和xAI,他们不仅控制了支撑AI的绝大多数数据中心,还在大模型公司中持有重要股权,同时也是新兴AI创业公司的主要股东。
如果说2024年是争相签订土地和电力各种协议,那么2025年将是动工执行之年,铲子已经插进土里。
这决定了,什么样的货物会在这些铁路上运行,以及AI将被如何运用于为客户和最终用户创造价值。
多方数据预测,到2025年,世界范围内新车年销量将达到创纪录的9720万辆,其中新车销量将增长2%,商用车销量将增长4%,电动汽车销量将增长16%。
短期视角下,车企需要冲刺销量,长期视角下,新能源车产品同质化加剧的情况下,当行业里有玩家率先降价,另外的玩家出于竞争,很可能也会跟进。
而何小鹏、雷军等人也曾公开表示,2025年行业淘汰赛将真正开打,能留在牌桌上的品牌最多不超过5家。
要知道,目前除了以特斯拉和比亚迪为代表的少数车企,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都还没能实现全年盈利,“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遭遇价格战,倒在2025年的品牌将会更多。
除此以外,随着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极有可能加剧的中美贸易战也给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机遇。
中国车企对于欧洲、东南亚等市场的积极探索,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为了规避美国的高关税,有一大批中国企业在海外国家设立工厂,实现了产能出海。
即便特朗普第二个任期不再祭出关税大棒,更多中国企业也会选择去海外落地,情势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
“随着保护主义加剧,中国企业通过在墨西哥到匈牙利等地建厂扩展海外,以绕过贸易壁垒并开拓全球南方市场。因此,所谓的‘脱钩’并未真正发生,中国企业另有打算。”
虽然“脱钩”是否真正发生有待商榷,但中国企业的确有“打算”,那就是坚定出海,并且从“侵入”到融入。
明年,中国企业出海已经进入“深水区”,过去大家出海的决策逻辑是建立在对市场红利的追逐上,多少带有一些开拓新市场的侵略性,但随着发展的深入,
一是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产业龙头,截至2024年上半年A股5300家上市公司里面有约53%披露了海外收入,预计2024年年报里披露海外收入的上市公司数量会接近60%,而这个比例在2025年只会继续增加;
三是基于中国数字化能力或人工智能优势而成长起来的出海新物种,他们不一定有天生全球化的团队,但全球化能力非常强。
从2024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为433万,据此,有机构预测2024年生育人数会再创“新低”,可能在788万,不会超过800万。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比重超过10%,表示进入老龄化社会;超过20%,表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超过30%,表示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人口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灰犀牛”事件:这类事件不是随机突发的,而是出现一系列信号后,不加处置就会出现的大概率事件。就像非洲草原上的灰犀牛,看似行动迟缓,但一旦奔袭而来,几乎难以逃脱。
比如2024年,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就决定于2025年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这次抽样调查旨在掌握2020年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客观反映我国人口发展状况。
也是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从今年7月30日局会议首提“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风向标也很明显,对内卷,2025年从防到治,一定会见行动。
与此同时,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向市场传递出要进一步刺激国内市场消费的确切信号,“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列为明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认为提到,“内卷”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和地方政府合力作用的一个结果。
《经济日报》也在近期的一篇报道中指出了这一问题:有地方为加紧布局产业新赛道,奉行“捡到篮里都是菜”,通过在税收、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大规模让利的方式不计成本地招商引资。
2025年,不仅企业频繁降价的行为会遭到限制,面对地方政府提供补贴、让利等“内卷式”招商行为也应保持警惕。
受大环境预期的影响,近几年消费者在购物时的考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更加注重性价比,不再单一地追求高端产品或者只看重低价商品,而是会时刻权衡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展现出战略性的消费行为。
但与此同时,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调研》中提到,64%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费,年轻消费者对此尤为重视。
复盘2024年大热的零售爆款案例,从Jellycat、泡泡玛特LABUBU、中药冰淇淋IP忠耀堂,甚至博物馆与文化IP陆续推出的“情感价值增值服务”,再到年末引发广泛关注的谷子经济……
我们可以清晰感知到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情绪价值”正逐步崛起为零售行业的重要趋势,成为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深层次情感连接的关键纽带。
无人机大家比较熟悉,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摄影、农业、物流、测绘、灾难救援甚至文艺表演领域。
尤其是在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服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物流模式,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货物运输。
而eVTOL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固定翼飞机的飞行器,可以在不需要跑道的情况下起飞和降落,类似直升机,非常适合在城市或复杂地形环境中进行空中交通操作。
未来,eVTOL作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缩短通勤时间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eVTOL有望在未来10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成为城市交通的革新力量。
整体来看,无人机和eVTOL市场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两者不仅将在全球低空经济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将引领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推动整个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
日本已经计划在大阪世博会期间,率先启用eVTOL的商业运营,以展示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
由于人工智能、云、数据中心、无线通信和汽车应用的发展,对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半导体高管对2025年抱有明显的乐观态度。
“科技巨头和老牌半导体公司开始争夺市场份额,不断进行技术开发和优化人工智能芯片,旨在增强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能力并提供替代方案。”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大量投资和尖端战略对于企业不仅要生存,而且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蓬勃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半导体短缺以及中美之间斗而不破的竞争,我们大概率能在2025年观察到新的芯片设计和技术的崛起,比如量子计算和AI芯片。
而如今,世界上最快超算Frontier要完成同样任务,则需要10亿亿亿年,也就是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年。这一天文般的数字,甚至远远超过了宇宙的年龄
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这款芯片的误差也呈指数级下降。这种精度提升的速率超出了一个关键阈值。
有分析师称,Willow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将成为构建有用量子计算的第一步,未来在AI大模型、药物发现、核聚变、电池设计等诸多领域中带来巨大潜力。